2024年,我國外貿總量、增量、質量實現了“三量”齊升,主要呈現出結構更優、“新”意更足、主體更強、伙伴更多的特點。其中,我國外貿主體活躍度不斷提升,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。民營、外資、國有企業共同書寫了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。
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,在我國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下,廣大外貿主體將進一步為夯實我國外貿基本盤貢獻力量。未來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加強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,增強企業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,進一步鼓勵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。
外貿主體活力涌動
外貿大舞臺,企業唱主角。記者從海關總署了解到,2024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24.33萬億元,同比增長8.8%,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5.5%。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60萬家,達到60.9萬家,持續為外貿發展注入新生力量。
“在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,我國民營企業不僅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,外貿主體地位也更加穩固,顯示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。”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、研究員劉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數據顯示,202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同比增長12.6%,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3個百分點至48.5%。其中,船舶等高端裝備出口、半導體制造設備等專用裝備進口都實現了同比20%以上的增長。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的最大進出口主體,成為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。
劉英分析稱,我國民營企業正逐步通過加大研發投入、推動科技創新來保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從而構筑全球競爭優勢。同時,民營企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,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,并通過境外投資拓展國際業務、開拓發展空間,進而持續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。“這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密切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。”
除民營企業外,2024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.8萬億元,同比增長1.5%。下半年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.5個百分點。從全年來看,有更多的外資企業注冊備案,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數量比2023年增加了1600多家,表明中國仍是外資企業發展的機會之地。此外,國有企業進出口6.61萬億元,在糧食、能源等大宗商品進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繼續發揮好維護經濟與市場平穩運行的“穩定器”作用。
劉英表示,未來在我國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下,相信廣大外貿主體會進一步為夯實我國外貿基本盤貢獻力量,為中國外貿這艘巨輪揚帆遠航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。
聲明:本文的內容、模板整理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,聯系刪除。